站群导航

海安教育信息网

局直学校

角斜镇

李堡镇

开发区

大公镇

高新区

曲塘镇

雅周镇

南莫镇

白甸镇

墩头镇

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学研究>课案集锦>详细内容

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05-04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认识千米

王玉红

教学内容

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.20211、“想想做做”第1-5题。

教学构想

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说:“数学学习的一个主要价值就是有利于人们思维方式的改进,并能使人们逐步学会更清晰、更合理、更深入地思考问题。”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也曾说:思维是数学能力之“核”,思维也是数学素养之“魂”!

本课教学中,我并不急于给出千米的概念,而是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,从已有的经验中抽象出学习长度单位的方法,继而通过想象如果人们发明第五个长度单位,它会是什么,在什么位置,与现有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关系?,让学生通过猜想、讨论、交流,推理得出新的长度单位,让学生在一步步的“发明”中感受千米产生的过程,同时感受到长度单位里隐藏的数学的规律和节律。

2006PISA(国际学生评估项目)对数学素养的界定是:“数学素养是公民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……”教学中抓住学生在千米的认识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发展,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,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千米的数学意义和现实意义,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。

教学目标

1.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,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,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;知道1千米=1000,能进行简单换算和估算,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。

2.让学生经历猜测、讨论、比较、想象和推理等活动,积累数学活动经验,感受数学的规律和节律,完善长度单位的知识结构。

3.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,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,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。

教学重点

通过猜测、讨论、比较、想象和推理,结合实践,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。

教学难点

应用课堂上建立的千米尺估算实际生活中的距离。

教学准备

1.布置学生完成体验1千米的实践活动,完成相应的数学绘画日记。(学生从学校西面新澳门宾馆那儿的红绿灯,走到学校东面第一座桥,记录时间、步数、体会等。)

2.多媒体课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梳理单位,引入话题

(课前贴出:长度单位)

谈话:同学们,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——长度单位。以前我们也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,还记得吗?先不急着说出来,我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整理一下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,比一比谁的整理水平高。

(学生整理,教师巡视。)

提问: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?

谈话:写是写出来了,还记得它们究竟有多长吗?我们伸出手来比划一下。

小结:是啊,学习长度单位,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,知道它有多大,还要知道它和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。这才是高水平的数学学习。

二、结合实践,认识千米

1.联系经验说千米。

过渡:测量长度只要有一个单位就好了,人们干嘛要四个单位呢?

小结:看来,大单位有大单位的好处,小单位有小单位的好处。

谈话:那如果人们创造出第五个长度单位,你猜猜看,这第五个长度单位可能在什么位置?它跟现有的长度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?

(课件呈现两个问题,学生分组讨论。)

提问:能到前面来说说你的想法吗?

(学生汇报,老师请学生指指第五个单位的位置并板书。)

小结:同学们,你们真了不起,从一个问题想到这么多单位。数学就是这样,先有了一个长度单位,然后有了第二个、第三个,每一个单位都不是随意创造的,而是遵循了一定的——规律。

揭题:今天这节课,我们就重点认识——千米。(补贴全课题)

提问:现在,你能看出1千米里面有多少个1米吗?

(板书:1千米=1000

2.联系实践说千米。

谈话:生活中,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?(揭谜底)前些天,我们从学校西面新澳门宾馆那儿的红绿灯,走到学校东面第一座桥,这个距离大约就是1千米,请拿出你的绘画日记,在小组里交流交流。

提问:谁愿意到前面来分享一下,步行1千米你走过的步数,用了的时间和自己的感受?

(学生说绘画日记,板书走完1千米的时间、步数、感受。)

小结:虽然步数各不相同、时间各有长短,但是我们都用步行,创造出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千米尺

3.走进生活感悟距离。

谈话:有了这把千米尺,现在我们就带上它到生活中去量一量。

1)如果我们从学校出发向西,到红绿灯后不再向西,而是向北,走到人民广场,这段路大约多少千米?

2)如果继续向北,到贵都广场,这段路一共多少千米?

3)秋游时我们去过奥体中心,这段路大约多少千米?

4)如果春游去七星湖,沿着这条路大约多少千米?

5)如果我们去到更远的地方,你想知道大约有多远吗?

(课件出示:海安到如皋多少千米?海安到南通多少千米?海安到南京多少千米?海安到北京多少千米?)

小结:这里的每一段距离都是由1千米、1千米组成的。

三、合理思辨,深化认识

1.知道操场上的千米学问。

谈话:其实,在学校里,在操场上,我们也可以感受1千米。

1)以一百,推一千。

<!--[if gte vml 1]>

 
  

<!--[endif]--><!--[if gte vml 1]>(课件出示文字、图片)。

 

谈话: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铁路、公路、河流的长度时,也会用千米做单位。

<!--[if gte vml 1]>

 
  

<!--[endif]--><!--[if gte vml 1]>谈话:采用不同的出行方式,速度是不一样的。下列四种出行方式,你知道每小时分别是多少千米吗?

 

谈话:原来,我们步行每小时大约可以走——4千米,也就是4000米(点击出示4000米)。那骑自行车每小时究竟有多少米呢?(学生读不出可以说说改写后的样子)每一种速度我们都可以用米来做单位,那为什么人们又要发明出千米呢?

小结:看来,用千米做单位,不仅可以表示更长的距离,而且用千米表示这些距离,书写上也会更——简洁。其实,还是我们刚刚上课时说的那个问题,大单位有大单位的好处,小单位有小单位的好处。

四、梳理总结,课堂延伸

1.知识梳理。

谈话:今天这节课,我们认识了——千米这个长度单位(板书完整课题)。同时我们也感受到:数学就是如此美好,它充满着规律和节律!十个1米是十米,十个十米是一百米,十个一百米就是——1千米!但是,因为“十米”和“百米”这两个单位在生活中很少用到,所以它们没有成为像毫米、厘米、分米和米这样的国际上通用的单位。

(用虚线框起“十米”和“百米”两个单位。)

2.课堂延伸。

提问:长度单位的家庭可不止它们五个成员,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,收集好资料后,你们可以写一写、画一画,还可以说一说,用手机录下来(图片出示小讲坛和分享园平时活动的照片),我们用数学分享的时间来展示,好吗?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