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第一朵杏花
2.第一朵杏花
主备课:杨晓莉
备课思路:
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,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,说明只有通过精确、细致的观察,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。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,语言清新流畅,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。
本课的学习,拟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,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、积累和迁移语言;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,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,透过人物的外表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目标:
1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2.学会本课8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3.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,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,懂得只有通过精确、细致的观察,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。
教学重点:
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,边读边想,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难点:
感受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,懂得只有通过精确、细致的观察,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。
教学准备:挂图、课件等
教学时间:3课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挂图导入,揭示课题
1.出示教学挂图,指导观察:
图上画的什么人?他们在干什么?
图上画的是什么花?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?
2.相机板书“竺可桢“,读“竺、桢”2个字,能读准字音即可。
3.相机板书课题:第一朵杏花,齐读课题。
二、初读课文
1.出示自读要求,自由读课文。
(1)轻声自读课文,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。
(2)画出生字词,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
(3)标出自然段序号,了解课文大意。
2.检查自学情况:
(1)出示生字、词语,抽读字音。
(2)指导读长句子。
出示(第一自然段第二句、第五自然段第三句,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),指名读句子,相机指导停顿断句。
(3)指名朗读课文
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。
三、再读课文,把握课文脉络及大意。
1.默读思考:
(1)按时间顺序,课文哪些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一段?
(2)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去掉吗?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?
2.讨论交流:
第一段(1-5):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,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。
第二段(6-15):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,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。
第三段(16):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,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。
四、指导书写生字
1.交流:你学会了哪些字?(音、形、义)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吗?
2.学生用钢笔描红,注意姿势。
五、布置作业
1.抄写词语。
2.朗读课文。
第二课时
一、复习导入
1.还记得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吗?[板书:竺可桢]
2.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?(两次)
分别是什么时间?(一年前,一年后)
二、学习第一段(1-5小节)
1.自由读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?
2.讨论:引导抓住关键词句,体会人物思想感情。
相机出示:
“是啊,杏花开了。”说着,竺爷爷弯下腰来,习惯地问:“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?”
(弯下腰来: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、和蔼可亲。“习惯地问”说明竺可桢坚持长期观察,养成了认真观察、主动探索的习惯,还可以看出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。)
指导朗读。
3.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。
一个读竺爷爷的话,一个读小孩的话,一个读旁白,一个做评委。
4.指名四人小组展示朗读,评价后再读。
三、学习第二段(6-15小节)
1.师述:在这一个春天里,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,他把竺爷爷的嘱托牢牢刻在心上;又一个春天来到了,孩子终于有了答案。文章第6自然段,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,描绘了一幅春景图,谁来读一读?
2.指名读,突出“绿、青、皱、鼓”等关键词。
3.齐读
4.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(7-14小节)
(1)读第一遍:自由轻声读,想想这些话各是谁说的。
(2)读第二遍:同桌讨论,孩子和竺可桢爷爷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的心情、动作,感悟情境,自由发挥,给文章补上提示语。
出示:
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喊道:“竺爷爷!竺爷爷!”
竺爷爷( )地问:“什么事情呀?”
小孩子( )地说:“竺爷爷,杏花开啦!”
竺爷爷( )地问:“什么时候?”
小孩子( )地说:“刚才。”
竺爷爷( )地问:“是第一朵吗?”
小孩子( )地说:“是。”
(3)读第三遍: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,根据提示语演出动作、读出语气。
(4)读第四遍:请一两个四人小组上台表演后评议,再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。
读后思考:课文为什么不加上提示语呢?
5.师述:从同学们的朗读中,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、非常兴奋。小孩子为什么高兴?竺爷爷为什么高兴?
(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,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。)
6.除了对话部分,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物的思想感情?默读批注。
交流讨论,相机点拨提示:
☆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
“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,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。”
(竺可桢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时激动的心情)
☆“郑重”是什么意思?你从竺可桢爷爷“郑重地记下”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?
(“郑重”的意思是严肃认真。从“郑重地记下”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、一丝不苟的态度。[板书:一丝不苟]
师强调:是的,“一丝不苟”,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。
四、总结
这节课,我们抓住关键词句、透过人物的外表读懂了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,读透了文字背后的内涵。同学们读得很投入,读得很有方法,也读得很有收获。希望大家能够牢牢地把握住这种方法、不停地运用这种方法,直至养成习惯,如影随形,这对你们的语文学习大有好处!
五、布置作业
1.默写词语。
2.继续练习和亲友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第三课时
一、复习
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、二段的对话。
二、学习第16自然段
1.出示:
“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。搞科学研究,不能使用‘大概’‘也许’这些字眼,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。”
2.自由读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
3.你怎样理解“精确”一词?(非常准确)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。
4.指导朗读
5.这一小节可不可以去掉?它在全文有什么作用?
三、通读全文,总结课文,指导应用。
1.通读课文,思考:课文为什么以“第一朵杏花”为题?
2.自由朗读跟竺可桢爷爷相关的句子。
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,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,你找到原因了没有?从竺可桢爷爷身上,你受到了什么启发?今后在学习上、生活上准备怎样做?
学生讨论后回答。
3.小结:
正如竺爷爷所说的,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,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。
[板书:精确观察]
师补充介绍《竺可桢和自然日记》:
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: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,第一声蛙鸣,第一次雷声,第一次落叶,第一次降霜,第一次下雨------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。
4.再读读课文最后竺爷爷的话,加深体会
四、布置作业
1.观察生活中人物的对话,仿照课文内容,练写片段。
2.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,课后交流。
板书设计:
2.第一朵杏花
主动探究
竺可桢 精确观察
一丝不苟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