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单式折线统计图”教学设计
“单式折线统计图”教学设计
教学内容:人教版《义务教育教科书•数学》五年级下册第104页例1、做一做;苏教版《义务教育教科书•数学》五年级下册第21-22页例1和练一练。
教学目标
1.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,了解其结构和特点,能进行简单绘制,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,进行初步判断和预测。
2.通过观察、比较及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,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,提高统计意识,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,发展数据分析观念。
教学重点:认识和会画折线统计图,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,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。
教学难点: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。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,唤醒已有经验
1. 引出身高话题
师:孩子们,张小楠也很关注自己的身高,他每年过生日时总要测量自己的身高,瞧,这是他6到12岁的身高统计表。
2.分析统计表
师: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,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?
师:是啊,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张小楠6岁到12岁的身高情况。
3.分析条形统计图:
根据统计表,我们还可以制作成什么?从条形统计图中,你又看出了什么?是的,条形统计图可以根据直条的长短来判断数量的多少。
二、经历过程,凸显知识本质
1.巧设疑问,顺势导入
张小楠6岁时的身高用这条直条表示,如果从直条中取一条线段来表示他的身高,可以怎么取?还能变得更简洁一些吗?是啊,一个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。这个点表示什么意思呢?也就是每个点都表示了身高的多少。(板书:点:数量多少)
现在,你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张小楠从6岁到12岁身高的变化吗?课件演示在各点之间连线。
揭题:孩子们,你们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?(板书:折线统计图)关于折线统计图,你产生了什么问题?(区别、特点、作用)
2.自主探究,体会特点
(1)从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,什么没有变化?
(2)从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,什么发生了变化?看来点和线是我们关心的重点?
(3)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特点
①我们把图放大来看,这个折线画在图的什么位置?为什么下面都是空白呢?是啊,张小楠的身高都在110厘米以上,我们可以把下面的部分省略掉。下面,我们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来研究一些问题?
②我们来看看,张小楠的身高是怎么变化的?从6岁到12岁他长高了多少?
③张小楠哪一年身高增长得最快呢?你是怎么看出来的?(格子数、线的长短,线的陡与平)你能用手势表示线的陡与平吗?(板书:线 数量的变化)
④估计一下,张小楠13岁的身高,有可能是这么高,但是不确定的。
3.制作折线统计图
张小楠还统计了自己近五年的体重情况,制成了统计表,你能把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吗?
三、走进生活,彰显数学魅力
1.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
(1)平时,你在生活中见过折线统计图吗,在哪里见过?
(2)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折线统计图,说说你看懂了什么,想到了什么?
①心跳统计图。整体感知跳绳前后心跳的变化情况,推测跳绳停止4分钟后折线图会沿着水平方向发展。
②第25-31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统计图。学生可以观察到从第25届到第29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,29届到第31届稍微有些滑坡,第29届非常好,是因为在本国举行奥运会。
2.选择合适的折线统计图
(1)下面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是7到12月份衬衫和羊毛衫的销售情况统计图,哪个表示的是衬衫的,哪个表示的是羊毛衫的呢?
(2)有人根据同一个病人体温变化的情况,制作了两幅折线统计图。你觉得医生会选择哪幅统计图,为什么?根据第二幅图解决相关的问题。
3.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合理选用
四位同学的视力情况用条形统计图合适(四位主角同一时间的情况),一位同学的视力变化用折线统计图合适(一位主角不同时间的情况)。
4.根据图形想象可能的情况
四、回顾反思,呼应核心问题
1.孩子们,这些问题我们解决了吗?
2.现在,我们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?
让我们带着问题,继续到生活中去探索吧!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