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群导航

海安教育信息网

局直学校

角斜镇

李堡镇

开发区

大公镇

高新区

曲塘镇

雅周镇

南莫镇

白甸镇

墩头镇

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园公开>管理章程>详细内容

2017-2018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-09-04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一、指导思想

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,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,以落实《中小学生守则(2015年修订)》为抓手,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相结合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应秉持“以人为本”理念,关注儿童需要,遵循儿童立场,倡导“入心式德育”和“体验式德育”,培养“明生、明德、明慧”的明道学生,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。

 二、德育目标

  小学低年级

 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,爱亲敬长、爱集体、爱家乡,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、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,保护环境,爱惜资源,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,形成自信向上、诚实勇敢、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。

  小学中高年级

 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人民,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,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,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,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,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,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,形成诚实守信、友爱宽容、自尊自律、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。

三、主要工作

  (一)课程育人

  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的作用,形成完整的培养目标体系,充分用好《少先队活动课》教材,发掘当地资源,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实践体验中去。开展好法治教育、廉洁教育、文明礼仪教育、环境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。

  (二)文化育人

  依据学校办学理念,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,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,使校园秩序良好、环境优美,校园文化积极向上、格调高雅,提高校园文明水平,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。要充分利用板报、橱窗、走廊、墙壁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,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,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,每一块展板能成为孩子提升的天地。

积极建设班级文化,弘扬特色班级文化,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、班训、班歌、班徽、班级口号等,增强班级凝聚力。

加强“明道银行”运行过程的管理,逐步规范,及时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让明道银行不流于形式,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优秀品德养成的有效阵地。

  (三)活动育人

  精心设计、组织开展主题明确、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,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,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,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。

 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。利用中秋、重阳等节日,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、精神内涵、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,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。

  利用教师节、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、民族团结、热爱劳动、尊师重教、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。

开展仪式教育活动。认真做好开学典礼、一年级开笔礼、入学仪式、升旗仪式等教育活动,创新方式方法,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,在仪式中体验自豪感、集体感、荣誉感、参与感。

继续做好“明道秀场”,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藏,给孩子展示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。

 (四)实践育人

  在十九大召开之际,利用少先队活动课,组织学生看祖国发展,借助国庆长假,组织队员参加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,亲近大自然,了解家乡特色,激发学生热爱生活、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之情。充分发挥小记者团队的先锋作用,组织项目活动学习,积极开展各类各类寻访、参观、实践活动,融科技、劳动、安全、健康、环境、法治、国防、革命传统等教育于一体,培养素质发展全面的学生团体。

  (五)管理育人

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。开学初,举行班主任会议,对班主任工作作细心指导,强化班主任岗位职责,班主任要养成严、细、实的工作作风,上好班会、晨会、少先队活动课,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,重视教学安全和学生活动安全。工作做到有布置、有落实、有检查。 

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。9月份各班进行队干竞选和轮换工作,大队进行大队委改选、 培训活动,对新当选的干部要开展培训,在发挥自身带头作用的基础上,在一日常规、卫生评比、集会集散等检查中秉持公正立场,严格按要求得分,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、班级管理中的作用。 

加强班集体管理,强化集体教育,建设良好班风,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。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,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。

细化学生行为规范。加强正面引导,树立榜样,规范学生的言行。  

关爱特殊群体。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、单亲家庭子女、学习困难学生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、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,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,积极开展心理辅导,提供情感关怀,引导学生心理、人格积极健康发展。

  (六)协同育人

  积极争取家庭、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。建立家长委员会,举办好家长学校,定期召开会议,引导家长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。继续做好“父母课堂”,将优秀的家长资源带进校园,弥补学校教育的空白。建立多方联动机制,搭建社会育人平台,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,净化学生成长环境,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